2023年3月3日,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宋健教授团队再完成一例手术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改善了患者步态障碍,让其能够站起来正常生活。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家里父母,姊妹会有相同症状,多为中年发病,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容易摔跤,上下楼梯困难,说话口齿不清,吃饭喝水困难。目前来说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病人的生存周期就很短。
据悉,患者李安(化名)4年前出现无故摔跤,腿部行走逐渐不受控制,之后慢慢连同手臂逐渐僵硬,即将面临身体瘫痪的危险,经医生诊断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这类疾病也被称为“不治之症”,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之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怎么办啊,他妈妈瘫在家里都十几年了,现在他也这样,还有一个几岁的孩子需抚养。”李安的爸爸无奈地说。
听闻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过相同疾病的患者,他们经治疗后现在都能正常生活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李安和其家属慕名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神经外科副主任宋健在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的检查后,判断李安符合手术条件,经过李安家属的同意后,为其做了相关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现场
十二天后,患者正式开机刺激,开机前,李安一直坐着轮椅,勉强站起来也无法走几步,行走状态时,两条腿僵硬笔直,无法弯曲,极易摔跤。开机刺激后,李安激动地说:“感觉轻快多了,能多走一会了,自己能从病床上下地,并慢慢稳定行走。”
术后李安出院两个月随访时说:“感觉挺好的,已经能够抬起腿稳定行走了,生活基本能自理,正在积极接受康复治疗,希望早日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
中部战区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神经外科宋健教授医疗团队在2021年12月5日开展国内第一例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手术,取得了突破性疗效,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宋健教授团队面对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这一世界难题,锐意进取,在完成首例手术的基础上,从临床到科研,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新方法,截至目前,已完成近十例患者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这一类患者带去了希望。(来源:中部战区总医院 通讯员张媛)